SIIFC理事长--方星海主任在“2013人民币国际化全球论坛”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3-05-28   浏览次数:414

人民币国际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乃至对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不少进展,今后还会继续推进。关于SIIFC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我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第一个方面,要研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可能现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还不够,但这个问题很重要。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定价和结算方面,是不是用人民币定价,是不是用人民币结算,以及这种转变怎么发生。还有就是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的地位。贸易融资是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贸易融资中是使用人民币融资还是外币融资,这对人民币国际化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加州伯克利大学一位教授的一本书中,对美元怎么成为国际货币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美元国际化关键点是美元在国际贸易融资的主导地位的取得。在一战以前,英镑毋庸置疑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是一战后英国实力受到很大削弱,美元在1920年代崛起成为当时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主导货币,这为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了美国。这段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把这段历史研究透,必定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需要在国际贸易中取得重要地位,然后才能在投资方面取得相应地位。由于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所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研究要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密切结合。

  

第二个方面,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之间的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一定成绩,这是在资本项目基本不可兑换的条件下取得的。这是非常独特的现象。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国际化都是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取得的,因为希望投资者更多地使用,必须保证可以兑换。中国取得这样的成果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地位,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和币值稳定。尽管中国的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但中国的贸易伙伴愿意持有人民币,因为他们认为持有人民币可以保值,可以从中国进口商品。我们把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顺序倒过来了。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肯定是有限的。现在到了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候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又会推进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可兑换,这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前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风险当然有,但把它想清楚后,是可控的。

  

第三个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货币今后是否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是否可兑换,在贸易中的地位如何,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内金融市场是否足够发达。如果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那么人民币也不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货币。以美国为例,美元国际地位的取得,正是由于其国内具有深度很深、流动性很强的金融市场。日元也是可兑换的,日本也是在国际贸易上很有实力的国家,但是日本的金融市场很小,开放度也未必够,所以日元国际化就受限。以前德国马克也如日元,可兑换,国际贸易实力强,但是德国也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所以当时马克的国际地位也无法与美元比。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里的金融市场不仅仅是股票,还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等。中国的金融市场要成为融资能力和定价能力强的国际化金融市场,这样人民币才能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建设是互相促进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也要站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角度上进行。

  

第四个方面,关注港澳地区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及与内地人民币金融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

港澳地区与内地的联系非常频繁,但是金融管理方面又是单独的金融区。港澳地区的货币、监管和法律体系都与内地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港澳地区与中国内地同属于一个国家,联系很多。港澳地区人民币使用的增加促使了国家在20097月在上海和广东率先试点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以此为契机,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港澳的金融监管水平、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都比较高,国际资本参与更加广泛和充分,因此,港澳地区开发人民币产品非常便捷,并领先于内地市场,我们要积极关注这两个地区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要研究港澳地区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内地人民币市场的互联互动,促进港澳和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动,反过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中央政府也会鼓励港澳地区先行一步,起到探路,开拓新领域的作用。

  

第五个方面,关注其他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地区以及国际金融中心愿意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如我国的台湾地区,伦敦,新加坡,巴黎,法兰克福,悉尼等,这是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优势。这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多有利条件。伦敦市世界上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英国政府就对推进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非常热心,英国金融界也形成共识要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英国的特点是把自己作为多种货币充分使用的市场,我相信在伦敦人民币会有很好的发展。

欧洲其他地区,如巴黎,法兰克福等,都在争取人民币在欧洲的使用中的地位。欧洲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第二大重要的区域,东南亚地区是第一大重要的区域。东南亚的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区,对推进人民币使用非常积极,应该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由于贸易的联系,他们的企业都很愿意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第六个方面,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关注美国的态度。

目前美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还是三心二意(mixed feelings)。美国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人民币今后能否成为一流的国际货币,这里说的是一流,不是说主要,是之一的意思。由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国际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在能否被美国的企业和投资人广泛地使用。

  

第七个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要与中国成长为国际上的大国结合起来。

中国是个大国,就必须接受其区别与小国的命运,这是逃脱不了的。比如美国就逃脱不了在国际事物中的作用,现在世界上哪里发生重大事件,都会有美国的身影,这就是大国的命运,以后我们也躲避不了。人民币国际化能有效地发挥中国大国的作用,也关系着中国今后能否有效介入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国际贸易新格局的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确有风险,但是风险是可控的。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允许看,但要坚决试。

  

关于SIIFC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方法,我提三点建议。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必须有国际视野,需要国际人才参与研究。

离开国际环境去谈人民币国际化是荒谬的,必须需要有国际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参与其中。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要搞清楚,要认真研究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等,把这几种货币国际化经验研究透,一定能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所启示和帮助。要与国际上其他研究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要加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我国学术界参与政策制定的程度还不高,让学术界参与到实时的政策制定很难,因为越到高层,介入决策的渠道和人越少。研究机构要产生政策影响,我认为应该把以往政策效果的评估这件事做好。一项政策执行了三年五年以后,客观效果怎样的数据是存在的,学术界可以对过去政策进行评估,提出有水平的评估结果。政策评估在我国是一个弱项,许多政策执行后没有评估,或是参与评估的机构不独立。学术研究机构可以做评估,这对今后决策会产生影响力。在评估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出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最后,要在理论上争取有创新和贡献。

我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中,应该有新的理论性的总结,如在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金融市场发展上的新的理论创新。我们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的时代,中国介入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形成,国际上一些理论创新也会活跃起来,这个方面如果我们抓住机遇,也会有所建树。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建议,就说这么多,希望我们一起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工作做好。

  

谢谢大家!